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法官札记

老熟人

  发布时间:2013-02-19 15:33:44


  2013年2月4日早上,我一上班看到门岗上坐着一男一女两位老人,他们都是七十多岁,衣衫褴褛,屁股底下坐着一个铺盖卷,其中那位男老人看到我,突然站起来,拽住我的手说:“老李,你不认我了?我是西岗镇河口村的,你能不能像处理豆街村赡养案一样,把俺的赡养案也处理到底?”我先是一愣,老人又强调说,你不是叫李永贞吗?和俺村的刘永贞只差一个字,所以我记得清。我口头说是是是,但还是印象模糊。他又强调说,西岗法庭和城关法庭合署办公时,在淇县中山街路东那个老法院你给俺处理的赡养案,调解让俺家老二每年给俺支付赡养费、煤球、药费等,俺一年来法院执行局执行一次呀,这不大年二十几了,俺又来找执行局,能给俺帮帮忙,尽量给俺帮帮忙,恁是老领导哩(其实我不是领导,我只是一般法官)。他又提起了豆街村“老草驴”赡养案,勾起了我的回忆。

  那是1997年以前的事了,当时我在西岗法庭工作,有一天,一位60多岁的老妇哭着喊着来到法庭,声称儿子不孝,要告他们,我给她端了一杯水,让她坐下来慢慢说,经了解,她一共有4个儿子,丈夫去世早,她含辛茹苦将4个孩子带大,为他们娶妻生子,分家另过,最后和小儿子一起生活,四儿媳认为,娘是大家的,为啥让我们一家养,觉得自己吃亏,老三老四经常因此事发生斗殴,后把老娘赶出家门,经多次调解,均不能接受老人,最后以判决的形式解决老人赡养问题。

  判决后,四个儿子均不按判决内容赡养老人,老人不得不到法院执行庭申请执行。1998年的一天傍晚(此时我已调至审监庭),我正要下班回家,当时在任院长王凤海院长对我讲,法官食堂旁边有你原来处理案件的当事人想见见你,我一看,这个老妇与一年前相比更憔悴,她一见到我,哇的一声哭了,我说咋了咋了,她说俺的案到现在还没执行啊,我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。我一听,心里很怜悯她,又好恼她四个儿子,我当时让炊事员小宋给她拿了四个馒头,端了两碗饭,老人一起吃了两个馒头,喝了两碗粥,我说你把这两个馒头带回去,明天早上吃,她有点难为情,边装馒头,边哈哈大笑起来,平时我吃得多,人家都叫我“老草驴”,我年轻时干活,根本不知道啥叫累。我听了以后,心理很酸楚,作为母亲,为了抚养子女,拼命地干,老来无人管,所以当事人一提“老草驴”,我对这个案件比较深。听了老人的诉说,我及时与执行庭负责执行本案的执行员联系,并于当晚凌晨2时协助执行人员,将其4个儿子带到法院执行庭进行强制执行。

责任编辑:w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